降落傘 Parachute
Magnus Öström 專訪
Image Credits: Magnus Ostrom
2017年6月12日
與鋼琴手 Esbjörn Svensson 及低音提琴手 Dan Berglund 共組 E.S.T. 樂團而成名,鼓手 Magnus Öström 以他的獨奏音樂計畫,被視為當代爵士樂界最引人注目的音樂家之一。
在他的全新三重奏組合誕生的前夕,我們為 JazzEspresso 採訪到了這位音樂家。
在他的全新三重奏組合誕生的前夕,我們為 JazzEspresso 採訪到了這位音樂家。
> Ivano Rossato
您最近在挪威卑爾根 NATTJAZZ 的演出是與鋼琴家 Bugge Wesseltoft 以及您在 E.S.T 樂團時期的老搭擋低音提琴手 Dan Berglund 的一個新計畫,可以跟我們多聊聊這個部分嗎?
Bugge 6個月前向我們提議要不要試試看一起合作,我認識他很多年了,打從我們在 E.S.T 年代巡演的時候就一起旅行了。不過我們從沒有一起演奏過,所以我們很欣然的接受這個邀請,這也是我們在 E.S.T 的樂團經驗後第一次重新以三重奏的形式合奏。接下來的排練預演也真的相當有趣,我們有不少自己的原創曲目是團隊共同的創作,演出後也受到聽眾非常熱情的歡迎。我們還不知道這個計畫會進展到什麼樣的地步,但我們非常高興可以再次登上舞台現場演出,說不定也可以一起錄製一張專輯,雖然我們三個都非常的忙碌,但有可能明年一月就可以實現這樣的想法。
(譯註: E.S.T (Esbjörn Svensson Trio)是1993年成軍於瑞典,一個非常成功的爵士鋼琴三重奏,在2008年鋼琴手因意外不幸逝世後,兩位團員除了各自的音樂計畫外,鼓手 Magnus Öström 與低音提琴手 Dan Berglund 改為與小型管弦樂團合作的形式重新演繹 E.S.T 曲目)
Bugge 6個月前向我們提議要不要試試看一起合作,我認識他很多年了,打從我們在 E.S.T 年代巡演的時候就一起旅行了。不過我們從沒有一起演奏過,所以我們很欣然的接受這個邀請,這也是我們在 E.S.T 的樂團經驗後第一次重新以三重奏的形式合奏。接下來的排練預演也真的相當有趣,我們有不少自己的原創曲目是團隊共同的創作,演出後也受到聽眾非常熱情的歡迎。我們還不知道這個計畫會進展到什麼樣的地步,但我們非常高興可以再次登上舞台現場演出,說不定也可以一起錄製一張專輯,雖然我們三個都非常的忙碌,但有可能明年一月就可以實現這樣的想法。
(譯註: E.S.T (Esbjörn Svensson Trio)是1993年成軍於瑞典,一個非常成功的爵士鋼琴三重奏,在2008年鋼琴手因意外不幸逝世後,兩位團員除了各自的音樂計畫外,鼓手 Magnus Öström 與低音提琴手 Dan Berglund 改為與小型管弦樂團合作的形式重新演繹 E.S.T 曲目)
過去 E.S.T的音樂,以及您現在的組合 Magnus Öström Group 的音樂,例如鋼琴手 Wesseltoft 的作品,其所受到的影響都來自於許多不同的樂界,什麼才是今日的爵士樂 ?
要討論爵士這個詞和他所代表的意義一向就不簡單,我想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拿去問100個人,你會得到100個不同的定義。對我來說,爵士代表的是自由,是演奏你所想到的所有靈感,而沒有標籤。在歐洲尤其可以找到值得注目的各種跨界融合的組合。美國以我們所謂的傳統定義來說自然是爵士樂的發源地,不過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有許多優秀的新興藝術家發展出個人風格的爵士曲風。
要討論爵士這個詞和他所代表的意義一向就不簡單,我想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拿去問100個人,你會得到100個不同的定義。對我來說,爵士代表的是自由,是演奏你所想到的所有靈感,而沒有標籤。在歐洲尤其可以找到值得注目的各種跨界融合的組合。美國以我們所謂的傳統定義來說自然是爵士樂的發源地,不過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有許多優秀的新興藝術家發展出個人風格的爵士曲風。
降落傘 “Parachute” 這張您第三張的獨奏專輯,背後的涵義是什麼? 對 Magnus Öström Group 的未來有什麼計畫 ?
這張專輯的標題對我來說別具意義,在 Esbjorn [Svensson] 逝世後的這幾年,音樂在這一段最難熬的時期拯救了我,可以說就是一把降落傘讓我可以繼續往前進,從這方面來說,這是一張向音樂本身的正面能量致敬的專輯,感謝音樂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這個樂團成立之初,我的打算就是以同樣的這個三人編制錄製三張專輯,再來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從那時起我們已經往前走了好遠,也一直持續在進化,團員們的性格也很堅毅,有自己的風格,我的名氣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彈跳床幫助他們起步,我也很高興現在他們每一個人可以推出自己的獨奏專輯計畫。
您對於網路和各式音樂串流平台可能造成的衝擊,所持的立場為何?
我持反對的意見,從一方面來看,像 Spotify 這樣的資源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為你根本可以找到所有你想要的音樂,甚至過多了!也許就是這種過度的資訊讓像我這樣老式的人感到昏頭轉向,我還是喜愛進到實體店鋪裡,有相識的店員知道我的喜好,可以給我一些選片的建議,或是我可能感興趣的音樂家資訊。另一方面,以音樂家所獲得的報酬這方面來看,老實說這種根本賺不到錢的營收是比不上傳統專輯的銷售額,這會是一個大問題,因為要能夠持續的寫新曲和進步,你需要可以支持你生活最低開銷的收入,所以長遠來看,我不覺得可行,因為如果音樂家無法單靠音樂來源收入過活,為了生活奔波就不會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更進步。
我持反對的意見,從一方面來看,像 Spotify 這樣的資源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為你根本可以找到所有你想要的音樂,甚至過多了!也許就是這種過度的資訊讓像我這樣老式的人感到昏頭轉向,我還是喜愛進到實體店鋪裡,有相識的店員知道我的喜好,可以給我一些選片的建議,或是我可能感興趣的音樂家資訊。另一方面,以音樂家所獲得的報酬這方面來看,老實說這種根本賺不到錢的營收是比不上傳統專輯的銷售額,這會是一個大問題,因為要能夠持續的寫新曲和進步,你需要可以支持你生活最低開銷的收入,所以長遠來看,我不覺得可行,因為如果音樂家無法單靠音樂來源收入過活,為了生活奔波就不會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更進步。
對於想要入行當職業樂手的年輕音樂家,您會給什麼樣的建議?
我想就是這些恆久不變的道理:你得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儘管周遭的人會告訴你並不值得。同時要繼續發展自己的個人特色,終有一日你的聲音會被聽見。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尤其是當你還年輕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在不同的計畫和編制下演奏,只有如此才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儘管當今的媒體業不間斷的推出新型態的音樂和音樂家,到最後我想有實力的人還是必定會脫穎而出。所以必須要多相信自己,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聽眾想要聽的東西上面,要培育自己的藝術才能,最後必能發光發亮。
我想就是這些恆久不變的道理:你得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儘管周遭的人會告訴你並不值得。同時要繼續發展自己的個人特色,終有一日你的聲音會被聽見。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尤其是當你還年輕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在不同的計畫和編制下演奏,只有如此才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儘管當今的媒體業不間斷的推出新型態的音樂和音樂家,到最後我想有實力的人還是必定會脫穎而出。所以必須要多相信自己,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聽眾想要聽的東西上面,要培育自己的藝術才能,最後必能發光發亮。
除了忙於美洲和歐洲的計畫外,有打算要再次到亞洲地區表演嗎?
過去和 E.S.T ,我們曾多次到日本和南韓表演,我等不急想再回到亞洲演出,這裡的觀眾很棒也很投入,我會希望有機會繼續發掘和認識當地相當活躍的樂界環境。
過去和 E.S.T ,我們曾多次到日本和南韓表演,我等不急想再回到亞洲演出,這裡的觀眾很棒也很投入,我會希望有機會繼續發掘和認識當地相當活躍的樂界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