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下的吉他
Filippo Cosentino 專訪

2017年9月15日
 
這位永不疲累的旅行者,是位專精於中音吉他(Baritone Guitar)的獨奏家,彈奏電吉他對他來說更是游刃有餘,同時對各式的藝術合作方式保有開放的心胸,Filippo Cosentino 是當今義大利最有名氣的新生代吉他手之一,以下是我們的專訪。
 
 

和讀者們簡短地介紹一下您自己
我是一個對許多不同音樂文化都感到興趣的音樂家,我總是試著在欣賞的同時也專心致力於研究這些文化的主要特質,以至於我譜寫的樂曲在無形中也受到了影響。弦樂器對我來說一直有種莫名的吸引力,吉他對我個體的存在,以及觀看、感受事物的方式,是一種最完美的選擇。我也是一位幸運的丈夫和父親,我的家庭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和動力來源。
 
您的音樂教育背景是?為什麼會選擇吉他這項樂器?
在學院派的教育體系下,我就讀於波隆那的 G. B. Martini 音樂學院(Conservatorio G. B. Martini),當時師承 Tomaso Lama 教授,之後以最優等的榮譽學位畢業(summa cum laude)。我接觸爵士樂的時間比較晚,大約在我24、25歲的時候才開始聽相關的講座,一直到28歲才發行我的第一張專輯 Lanes,這張我自己製作發行的專輯,小號手 Fabrizio Bosso 也有參與演出。接下來的作品則是一張邀請薩克斯風手 Michael Rosen 為客座樂手的專輯 Human Being(人類)(ERL唱片公司),以及 L’astronauta (太空人)(ERL唱片公司/IRD唱片公司)。我一直都想成為音樂家,剛起步時的工作,比較偏重在流行與藍調音樂這兩個領域,這些工作經驗在我踏入爵士樂界時,或多或少形塑了我對音樂的想法,讓我理解其實音樂這個像液體一般沒有固定框架的元素,各個音樂類型之間的界線並不存在,或者是說,如果有的話也很容易跨越,一種音樂類型可以容納、迎接另一種類型,同時間彼此互相影響。這個也是對我們真實的日常生活的一種很美麗的譬喻。幾年前,我認識了Andrea Marcelli 大師,他是一位鼓手,這幾年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在專業上的合作關係也非常愉快,也因此我們兩人和鋼琴手 Antonio Zambrini 以及低音提琴手 Jesper Bodilsen 合作錄製了 L’astronauta 這張專輯,一張改變了我的視野的專輯,至少可以說為我畫出了一條我到現在還在遵循的一條道路。
至於為什麼選擇吉他,是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樂器,他需要你持續不斷地投入心力,甚至也可以是相當難駕馭,但是也留給不同的演奏者足夠的空間發揮他的個人特質。再說,吉他可創造的變化很廣泛,根據我彈奏的吉他種類不同,例如古典、原音或是電吉他,我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和聲和音色,這幾年我比較偏好使用原音中音吉他,不過我採用的是 “那許維爾調弦法”(Nashville Tuning),因此彈奏起來就好像變成了另一個跟傳統吉他完全不同的樂器。
 
您專精於中音吉他的演奏,這項樂器還給您帶來什麼樣的體驗?
跟傳統吉他相比,中音吉他彈奏出的音頻可以低更多,這讓我能夠加深對中低音域的熟練度,在寫譜和演繹獨奏曲的學習上也有更大的進步,包括在我要改寫鋼琴譜時也有很大的助益。中音吉他能夠彈奏低音是因爲,跟傳統吉他相比,每條弦都被調低了四度,但還是維持傳統吉他弦與弦之間的相對音程,我前兩張作品中所使用的中音吉他,採用的是 “那許維爾調弦法”(Nashville Tuning),也就是把中間兩條弦的音調高8度,這一點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就好像學習一項全新的樂器一樣,之後我用這把吉他錄製了一張中音吉他獨奏專輯 Tre(三),由羅馬的 Milk 以及 Spirituals 錄音唱片公司製作發行,這張專輯也會隨著義大利爵士雜誌(Jazzit)一同發行。
 
在您這麼多次的旅行經驗中,您最喜歡哪個地方?您覺得旅行對您的音樂創作是否有所影響?以什麼樣的方式呢?
旅行這件事的的確確對我的思考、行事以及譜寫音樂的方式等等都有影響,我覺得是學習和自己和平相處的一個很重要的練習方式。在旅行時腦中會充斥著各項資訊,包括音樂、感受、回憶和想法等等,我一向就是那種會試著去思考這些資訊的人,於是在面對不同文化的音樂或是各式貼近音樂的方式時,讓我可以用不同的眼光來檢視事物。我在義大利的大城市波隆納住了13年之久,現在搬到北方的皮耶蒙特大區,就在位於著名產酒區朗格區(Langhe)心臟部位的一個寧靜小鎮阿爾巴(Alba),這些旅途和不同城鎮的居住經驗,都能夠讓我把想要呈現的音樂理念不疾不徐地逐步精進。
至於我演奏過的地點中,最特異和最具有魅力的地方無疑是香港和澳門。認識另一種文化,身處於另一種飲食習慣和不同的生活步調之中,再再豐富了我的人生。我到歐洲各個城市演奏也是一個讓我受益良多的經驗,讓我了解到在不同地方的爵士樂曲是如何的生成,也看到人們彼此交換想法、經驗和建議,只為了要扶植年輕音樂家這樣的經常性作法是如此的普遍,這些彌足珍貴的體驗都讓我了解到未來該如何發展我的音樂活動。
 
 
 
談談您最近的計畫?
今年夏天我的巡演行程排得非常緊湊,我和幾位義大利和德國樂手組成的四重奏參加了在義大利巴里舉辦的爵士音樂節(Beat Onto Jazz Festival),這三位才華洋溢的團員們分別是 Marque Lowenthal、Johannes Fink 以及 Andrea Marcelli。接著進行的就是我在今年4月發行的專輯 Come Hell or High  Water 的宣傳活動,這張專輯由我和爵士歌手 Federica Gennai 共同錄製而成,由 Naked Tapes 唱片公司製作,能夠參加在義大利舉辦的歷史悠久的爵士音樂節,例如羅切拉爵士節(Roccella Jazz)、巴爾加爵士節( Barga Jazz),著實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我們也會以這個兩人組合參加自11月4日開始由 Milleunanota 音樂學校籌辦,在阿爾巴白松露國際展覽會(The Alba White Truffle International Fair)系列活動中名為 Jazz&Co 的音樂會活動。不過最精彩的應該是我秋天的行程,我會到德國的柏林舉行一連串的音樂會,再到美國演講關於電影中出現的義大利音樂,接下來會和鼓手 Andrea Marcelli 一起到葡萄牙演出。然後是到哥本哈根參加由義大利文化協會( 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s)協辦,我去年也有去演奏過的哥本哈根冬季爵士音樂節(Copenhagen Winter Jazz Festival )。我想接下來2018的這一年,我會再回到亞洲演出。此外,我也會回到工作室為我下一張新的四重奏專輯做準備,其他的計畫也都陸續在進行中。
 
對音樂界來說,網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還是一個詛咒?
我相信是一個機會,前提是要知道如何小心、謹慎的培育這個工具,就可以具有相當的敏銳度來提高個人的專業性,就如同使用社群網路來行銷以創造實質利益一般,這類工具是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有時看似無法橫跨的距離的這個障礙。
 
 
 

 
Reservados todos los derechos –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 – 版权所有;  21世紀下的吉他 Filippo Cosentino 專訪.
 
ABOUT US / 關於我們 / 关于我们 / NOSOTROS
Jazzespresso es una revista de jazz y también un sitio web, una red, un centro que desea conectar las diferentes almas del mundo del jazz: americano, europeo, asiático, australiano y africano. Un punto de referencia multicultural en lengua inglesa, china y en castellano para los amantes de esta música en todos los países que quieren estar al tanto de lo que está ocurriendo en todo el mundo. Manténganse informados!
Jazzespresso is a jazz magazine, but also a website, a network, a hub wishing to connect the different souls of the jazz world: American, European, Asian, Australian and African. A multicultural reference point in English, Chinese and Spanish language for the lovers of this music in every Country, who want to be updated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all around the world… Stay tuned.
Jazzespresso 不只是一個爵士樂雜誌,也是一個能將擁有各種不同精髓的世界爵士樂,包括美洲、歐洲、亞洲、澳洲及非洲各地,互相連結起來的網站及交流站。以中文及英文寫成的內容將是一個新的多元文化交流的參考點,為各地的爵士音樂愛好者提供來自全世界最新的消息。請持續關注!
JazzEspresso 不只是一个爵士乐杂誌,也是一个能将拥有各种不同精髓的世界爵士乐,包括美洲、欧洲、亚洲、澳洲及非洲各地,互相连结起来的网站及交流站。以中文及英文写成的内容将是一个新的多元文化交流的参考点,为各地的爵士音乐爱好者提供来自全世界最新的消息。请持续关注!
 
Info: info@jazzespresso.com; Advertising / 廣告 / 广告 / Publicidad: adv@jazzespresso.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By continuing to use the sit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more information

The cookie settings on this website are set to "allow cookies" to give you the best browsing experience possible. If you continue to use this website without changing your cookie settings or you click "Accept" below then you are consenting to this.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