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Raphael Mostel 的一杯義式爵士咖啡

2019年3月5日

大象巴巴的旅行

本次專訪人物作曲家暨音樂製作人 Raphael Mostel 甫於紐約市的弗羅倫斯古爾德演藝廳(Florence Gould Hall)演出他的最新創作 “The Travels of Babar”(大象巴巴的旅行)。這張根據法國作家 Jean de Brunhoff 所著的知名兒童圖畫書 “Les Voyages de Babar” 所做的配樂在11月2日的演出為法語版本,3日則為英語版本的演出。 

 
> Laura Valle
 

您為何會選擇幫 大象巴巴的旅行”(Travels of Babar這本書配樂?
過去這些年,我畫了許多素描,主要是在表現音樂是如何“進行”的想法,不過只有速寫。然後有一天很突然的收到一封信,信中請我幫忙為一張在日本發行的大象巴巴的讀本書CD配樂,所以我長久以來一直在做的這個白日夢就突然因為這個天大的好機會而能得以實現,當機緣向你雙手奉上你—直在追尋的挑戰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同時這也是一個特別的機會讓我能夠提升自己的水準,以由我創作的這個大象巴巴的第二本配樂書和1940年法國作曲家 Francis Poulenc 為大象巴巴所做的第一本配樂相比擬!
 
您是如何透過您的音樂來闡釋這本書和內頁的圖畫?
要表達這本書的概念意味著音樂必須隨著旁白者的抑揚頓挫做變化。真正啟發我的是書本內的圖畫,它們的高知名度的確是實至名歸,因為作者 Jean de Brunhoff 把所有的一切都精簡到最精華的部分,然而感覺卻幾乎像是即興及自由的創作,這些圖畫僅管帶來了情緒上和戲劇性的衝擊,不過卻充滿了喜悅和趣味感。書裡有 46 張插畫,所以我為每一張插畫都創造了一個不同的“場景”,同時找到一個一致的基礎,像是音階、泛音或是音名不同音高相同的異名同音等等的關係,利用這些架構出一個平行的音樂世界,好配合書內即興樂趣和喜悅的相同感受,以音樂劇語彙旁白出所有的內容,以演出不同層面的音樂淨化每一個場景。
要創作出讓所有年齡層,不管是年輕人或是成年人,都著迷的音樂並不是一件毫無挑戰的事。我這次的作曲 “大象巴巴的旅行”(Travels of Babar完全不同於我之前所做過的任何創作,當我還小的時候,我是靠著自己的耳朵聽著鋼琴自學如何彈奏音樂的,在作曲時我盡力去回想當年是如何教導自己,再從那樣的觀點來創做音樂。大部分的成年人是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很單純的去欣賞音樂,也許最多只能注意到當中的音樂素材是有那麼一點不尋常,反觀孩童們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把自己融入在音樂當中,想像自己會如何地做出音樂,我在大象巴巴的旅行”裡的每一個場景的設計概念是,給予年輕人所需的工具去了解如何自己做音樂(或是至少擁有足夠的認識而試著去創作)。
 
弗羅倫斯古爾德演藝廳的演出會以何種方式呈現?
演出一開始會先個別的介紹每一位音樂家,同時展示每一項樂器,就像是魔術師要從帽子裡變出兔子前會先向觀眾展示帽子內是空無一物的,接下來旁白會開始說故事,突然間內有大象玩偶的氣球會從天而降,音樂也會隨著氣球的降落任意地從某個音調開始以五度圈迴旋上升!在音樂家的身後會有一個巨型螢幕,每小時播放著超過400張精心製作的高畫質投影片!在這同時,劇場的燈光會開始以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主題旋律是由哪一位音樂家所演奏的,就在這個瞬間所有的元素都會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部作品包含了旁白、音樂、影像和燈光四個層面,每一個元素都被設計為能以和諧並存的方式進行演出。這個新創作的首演是由柏林愛樂樂團(The Berlin Philharmonic) 演出,一位樂評家對於現場觀眾們是全然的沈浸在這項 “3D音樂” 的作品當中感到相當訝異。
 
您會用哪三個形容詞來形容您的作品?
透明化、誠實的、具有魔法。我盡力將不必要的元素捨棄。
 
通常您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作曲及編曲?
我從來不會重複同樣的處理方式,每一個計劃都值得有它自己的要求,所以一開始我會先沈思屬於這首曲子自己的語彙有哪些,接下來再思考在向我對話的主要架構為何?又是以多少種不同的方式呈現?(最後這個問題需要具備一個多重人格的思考方式,把我自己假想為台下所有不同類型的觀眾,並盡力去揣測所有可能的理解方式)
 
據我們了解,您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鞭多年,對於有志成為職業音樂家的年輕人,您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
要嘗試每一種事物,聆聽每一位給你的建議,但是要時時刻刻相信自己的耳朵。建築師 Steven Holl 邀請我到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在他的工作室課堂上談論音樂和建築的關係完全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最初是因為我們在一個藝術展開幕會上相遇而開始了很有趣的對談,而在過了十年之後,我們所成立的“音樂的建築構成學”(Architectonics of Music)高等研究室以不記名提交方式,獲頒由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所創辦的建築師雜誌(Architect Magazine)所頒發的最佳工作室獎,被認定為國內數一數二的研究室,能得到這個獎項還是得感謝當今最優秀的建築師之一 Steven。
也許 Louis Armstrong 是因爲突出於其他資質較平庸的演奏同伴而打響其名號,當你起步時已經俱備一切你所需要的條件當然是一件很棒的事,不過對於我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我會建議一個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就是總是要和更優秀的人一起共事,如此你才能被激勵去學習與成長。
 
關於您的事業,有什麼趣聞可以和我們分享的嗎?
以下這兩個和爵士大師有關的趣聞,特別獻給 JazzEspresso 的讀者:
1)       大象巴巴的旅行”(Travels of Babar)裡隨時可以聽到許多我獻給其他作曲家的小小致意。我認為在樂曲裡獻給艾靈頓公爵的舞蹈片段應該會取悅貴刊的讀者,我一直都很喜歡艾靈頓的建議:「做出甜美的音樂,但是要參雜一些泥土在其內。」(make it sweet, but mix a little dirt in it)
2)        我的另外一首完全不同的作品 “Nightsong”,是受到 Thelonious Monk 的啟發,他是我在音樂上敬仰的音雄之一,這首向他致意的曲子全長20分鐘,以西藏頌缽這項樂器為主,再搭配上 Lyzarden 的獨奏,有時也被稱為 Lizard(蜥蜴)的 Lyzarden 是目前已被淘汰的蛇號樂器中的次中音,大概是介於小號和直笛之間,所以它的音調可以按照演奏者的想法盡其的粗糙。除了樂器的名稱之外,音樂內容其實和西藏這個地方是完全沒有任何關聯的,所以看到不少作者單純只是因為香格里拉式的偏見把我的作品 “Monk-inspired”(受到音樂家Monk啟發) 混淆為 “monk-inspired” (受到僧侶啟發)是有點令人發噱的。
 
您接下來有哪些計畫?
目前大象巴巴可以說幾乎佔據了我全部的生活,11月2日和3日在弗羅倫斯古爾德演藝廳(Florence Gould Hall) 的作品介紹演出後,明年2019年的4月7日會在美國的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Kennedy Center),由美國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帶來我大象巴巴另一個新的管弦樂團編曲版本的首演。
由於一些教育專家告訴我,我的大象巴巴的音樂對不同形式以及不同程度的讀寫能力都有助益,並不僅止於音樂劇,所以我現在正在著手進行這個創作的可攜式版本,但仍保有原版本完全品質,如此一來我就能夠帶著高品質的現場音樂到都會區內的各個角落,部分演出會開放給一般大眾,不過最主要還是針對校園。
不過我希望能盡量設法找出時間來再次作曲,因為我一直渴望能再回頭完成以循環曲式寫成,包含四個樂章的一首龐大的純交響樂樂曲。另一個極端的計畫是,我也在構思一個根據約拿書(The Book of Jonah)的內容所創作的喜劇餐廳歌舞秀。
 
 
 
與 Raphael Mostel樂團的一杯義式爵士咖啡 copyright Jazzespresso 2019.
Reservados todos los derechos –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 – 版权所有
ABOUT US / 關於我們 / 关于我们 / NOSOTROS / CHI SIAMO
[請訂閱 Jazzespresso 電子報,以隨時接受最新訊息!]
Info: info@jazzespresso.com
Advertising / 廣告 / 广告 / Publicidad / Pubblicità: adv@jazzespresso.com.
 
Jazzespresso es una revista, un sitio web, una red, un centro, que conecta todas las almas del jazz de todo el mundo. América, Europa, Asia, Australia y África: noticias de todo el mundo en una página en cuatro idiomas. Un punto de referencia multicultural en inglés, chino y castellano para los amantes de esta música en todos los países. Para el aficionado o el profesional que quiere mantenerse informado sobre lo que está ocurriendo en todo el mundo. Manténganse informados!
Jazzespresso is a magazine, a website, a network, a hub, connecting all the souls of jazz all over the world. Americas, Europe, Asia, Australia and Africa: new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on a page in four languages. A multicultural reference point in English, Chinese and Spanish language for the lovers of this music in every country. For the amateur or the pro who wants to be updated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all around the world... Stay tuned.
Jazzespresso 不只是一個爵士樂雜誌,也是一個能將擁有各種不同精髓的世界爵士樂,包括美洲、歐洲、亞洲、澳洲及非洲各地,互相連結起來的網站及交流站。以中文及英文寫成的內容將是一個新的多元文化交流的參考點,為各地的爵士音樂愛好者提供來自全世界最新的消息。請持續關注!
JazzEspresso 不只是一个爵士乐杂誌,也是一个能将拥有各种不同精髓的世界爵士乐,包括美洲、欧洲、亚洲、澳洲及非洲各地,互相连结起来的网站及交流站。以中文及英文写成的内容将是一个新的多元文化交流的参考点,为各地的爵士音乐爱好者提供来自全世界最新的消息。请持续关注!
Jazzespresso è una rivista, un sito web, una rete che connette le anime del jazz di tutto il mondo. America, Europa, Asia, Australia e Africa: notizie da tutto l'orbe terracqueo in una pagina tradotta in cinque lingue. Un punto di riferimento multiculturale in inglese, cinese, spagnolo e italiano per gli amanti di questa musica in tutti i paesi del mondo. Per gli amatori o i professionisti che vogliono essere aggiornati su quello che sta succedendo in tutto il pianeta... rimani sintonizzat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y continuing to use the sit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more information

The cookie settings on this website are set to "allow cookies" to give you the best browsing experience possible. If you continue to use this website without changing your cookie settings or you click "Accept" below then you are consenting to this.

Close